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软件工程 0835)

2019-03-04 来源: 作者:

软件工程

0835

一、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软件理论为基础,根据软件技术的发展和软件行业的需求,按照国际化软件开发标准与模式,培养熟悉并掌握软件智能化软件工程大数据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研究型人才。能够紧密结合软件领域和产业的前沿技术,掌握解决软件工程问题的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强的软件复杂系统理论研究和创新意识,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工作的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和大型软件系统研发与管理等工作与教学,也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要求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1 政治素质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基本知识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应掌握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本学科的软件工程与服务的理论方法、软件智能化、领域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等核心知识。

3 学术素养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诚实守信,严格遵守科学技术研究学术规范;理解团队在软件工程活动中的作用,具备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了解软件著作权和专利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基本的知识产权意识。

4 学术道德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应恪守学术道德与规范,不以任何方式剽窃他人成果,不篡改、造假、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

5 获取知识的能力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应基本熟悉本学科某一特定领域或相关领域的科研文献,了解其前沿动态和主要进展,并有能力获得从事该领域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应有能力获取从事科学研究所需的部分原始论文及综述性文章;应具备通过互联网、电子文献数据库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6 科学研究能力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和企业从事软件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应该在有效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科学总结,从中提取出有用和正确的信息,并能够利用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软件工程问题。

7 学术交流能力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以书面和口头方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实验方法;能够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陈述和答辩,有能力参与对实验技术和科学问题的讨论。

8 外语水平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达到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要求;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基本可以利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9 身心素质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软件智能化技术

2)软件工程与服务

3)信息与大数据工程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公共学位课

外语

基础英语

90

2

01

研究生院

必修

外教口语

40

2

02

思政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01

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01

必修

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0

3

01

至少选择2

矩阵论

60

3

01

数值分析

60

3

02

组合数学

60

3

02

数理方程

60

3

02

随机过程

60

3

02

公共选修课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40

2

02

选修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40

2

02

国家地理与旅游安全

40

2

02

第二外国语(日语)

40

2

02

专业课

核心课程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

40

2

01

软件学院

必修

高级人工智能

40

2

01

选修课

高级数理逻辑

30

1.5

02

选修

复杂系统理论基础

30

1.5

01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30

1.5

02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30

1.5

01

人工神经网络

30

1.5

01

数据建模技术

30

1.5

01

自然语言处理

30

1.5

02

数据可视化与复杂系统

30

1.5

02

现代数据库系统概论

30

1.5

02

Web搜索与推荐系统

30

1.5

02

语义网技术

30

1.5

02

计算理论基础

30

1.5

01

选修

高级软件工程

30

1.5

02

高级操作系统

30

1.5

02

J2EE架构及其程序设计

30

1.5

02

人机交互技术

30

1.5

01

系统分析与设计

30

1.5

02

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

30

1.5

02

高级软件项目管理

30

1.5

02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

30

1.5

02

Linux操作系统

30

1.5

02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

30

1.5

02

嵌入式软件

30

1.5

02

并行计算基础

30

1.5

01

选修

分布式并行环境与实现

30

1.5

02

大数据与统计理论

30

1.5

01

大数据分析方法

30

1.5

02

大数据挖掘与编程

30

1.5

02

大数据管理系统

30

1.5

02

数据表示与存储

30

1.5

01

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

30

1.5

02

专业英语

30

1.5

01

注:代表双语教学课程,代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0101)共享的课程。

五、必修环节

1 学术活动1学分,至少参加10次学术讲座论坛

2 选题报告1学分

3 教学实践与科研技能训练4学分

4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1学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对研究生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进行训练并提出明确要求;研究生应参加校、院组织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讲座,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报告或心得体会。研究生在就读期间要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学术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六、科研与论文

学术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即开始阅读本领域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总数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5篇,并在开题报告中予以体现。文献综述报告应反映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等科研工作的要求参照在学期间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且不得低于学校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一个月内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其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开题报告是否完成,决定是否可以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应按照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其基本要求相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的指导方法,要求培养方式灵活多样,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定期组织学术讨论会,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师要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的考核可依据课程类型和内容采用考试考察、闭卷开卷、设计验证、报告答辩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成绩60分及60分以上为合格。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应每月至少1次、论文工作阶段应每月至少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按照研究生培养质量跟踪管理办法敦促研究生的学学术型习、工作。

八、其它

共享专业课程列表如下:

序号

共享课程名称

对应学科名称(代码)

1

高级数理逻辑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0101

2

人工神经网络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0101

3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0101

4

计算理论基础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0101

5

高级软件工程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0101

6

并行计算基础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0101

7

分布式并行环境与实现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0101

8

人机交互技术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