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培养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专业化特色人才,“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目前开设软件开发I、软件开发II、大数据、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5个专业方向。
1、软件开发I方向
(1)培养目标
本方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测试等研发能力为目标,通过模块化的学习,使其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优秀的技术应用能力。
要求能够运用先进的软件设计方法、开发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进行软件设计与编程、项目的规范管理和项目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够胜任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系统服务等工作。
(2)培养技能
1)培养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测试等工程研发能力;
2)对于Java系列编程语言深入了解和掌握,深刻理解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3)对J2EE技术体系有全面的了解,熟练掌握和使用主流框架开发企业级项目;
4)培养设计和搭建软件开发项目系统架构,解决开发中各种系统架构问题的能力;
5)对企业的项目开发及管理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及体验,具有更强的项目开发及团队合作能力;
6)通过职业素养的熏陶及培训,获得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的职业工作习惯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
(3)所修专业课程
1)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序设计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离散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导论、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系统基础、软件设计与体系机构、软件测试技术、操作系统
2)专业选修课:Python编程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技术基础、Web系统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人机交互技术、软件详细设计、软件代码开发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软件项目管理、大型软件系统设计、移动框架技术、软件安全技术、软件构造、软件系统维护与管理、数据分析原理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网络空间攻防技术与实践、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分布式系统设计、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飞浆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实践、工程经济学、开源云容器技术、开源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践
3)专业方向课:编译原理、企业级应用开发框架技术;
4)软件开发I方向企业课程:企业定制课程、软件工程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4)行业发展
软件开发行业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新兴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软件开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信创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快速发展,推动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的研发,为软件开发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目前,云计算、微服务、容器化(如Kubernetes)和DevOps等技术已成为主流,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和系统可靠性。低代码/无代码平台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进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智能代码生成、自动化测试和运维。此外,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的兴起,推动了嵌入式软件和实时系统的需求。
软件开发行业对全栈开发、云计算架构、大数据分析和AI开发等技能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系统复杂性和安全威胁的增加,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关键挑战。开发者需不断学习新技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5)就业前景
软件开发I方向的本科生就业前景良好,职业上升通道明确,城市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岗位多样化,为本科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科毕业生通常从初级开发工程师或测试工程师起步,积累经验后可晋升为中级开发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或技术专家。随着技能提升,可进一步发展为高级开发工程师、架构师或技术经理。部分毕业生还可通过跨领域学习,转向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等岗位,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新兴科技城市(如杭州、成都、武汉、南京)对软件开发本科生的需求最为集中。据《2023年中国IT人才需求报告》显示,杭州和成都的软件开发岗位需求增长率分别达到20%和18%,成为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选择。此外,远程办公的普及也为二三线城市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初级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基础岗位。随着经验积累,可逐步转向全栈开发、移动开发、云计算开发等方向。此外,低代码开发、DevOps工程师等新兴岗位也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2、软件开发II方向
(1)培养目标
本方向培养具备扎实软件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移动互联开发核心技术及国产化软件适配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生需精通Android/iOS开发、跨平台框架(如Flutter、React Native)及移动端与云端协同技术,同时熟悉国产操作系统(如鸿蒙、麒麟)、数据库(如openGuass、OceanBase)及中间件的开发与适配。通过项目实践强化国产化软件迁移、信创生态建设及安全防护能力,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开发者,满足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战略需求,支撑移动互联网与国产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2)培养技能
1)掌握Android/iOS、鸿蒙开发、跨平台框架(如Flutter、React Native)及移动端与云端协同技术;
2)熟悉国产操作系统(如鸿蒙、麒麟)、数据库(如达梦、OceanBase)及中间件的开发与迁移适配;
3)精通Java、Kotlin、Swift、Python等语言,掌握Git、Docker等开发工具;
4)具备移动端安全防护、性能优化及国产化软件安全适配能力;
5)具备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及创新思维能力,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3)所修课程
1)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序设计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离散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导论、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系统基础、软件设计与体系机构、软件测试技术、操作系统
2)专业选修课:Python编程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技术基础、Web系统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人机交互技术、软件详细设计、软件代码开发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软件项目管理、大型软件系统设计、移动框架技术、软件安全技术、软件构造、软件系统维护与管理、数据分析原理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网络空间攻防技术与实践、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分布式系统设计、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飞浆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实践、工程经济学、开源云容器技术、开源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践
3)专业方向课:企业级应用开发框架技术、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技术(HarmonyOS);
4)软件开发II方向企业课程:企业定制课程、软件工程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4)行业发展
软件开发II方向在移动互联开发和国产软件替代方案的推动下,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为软件开发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开发成为行业热点。据《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移动应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3年将突破万亿元。金融、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的移动应用需求激增,推动了Android、iOS开发及跨平台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物联网(IoT)与移动互联的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开发场景,如智能家居、车联网等。
在国家信创战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推动下,国产软件替代成为行业发展重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的自主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如麒麟操作系统、达梦数据库等。政府、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加速推进国产化替代,为软件开发企业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据《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信创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
国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措施,支持移动互联和国产软件发展。行业对移动开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具备国产化软件开发和适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5)就业前景
软件开发II方向侧重于移动互联开发和国产软件替代方案,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广阔,职业上升通道清晰,城市需求旺盛,就业岗位多样化。
本科毕业生通常从初级移动开发工程师或国产软件适配工程师起步,积累经验后可晋升为中级开发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或技术专家。随着技能提升,可进一步发展为高级开发工程师、架构师或技术经理。部分毕业生还可通过跨领域学习,转向产品经理、解决方案架构师等岗位,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新兴科技城市(如杭州、成都、武汉、南京)对移动互联开发和国产软件替代人才需求最为集中。据《2023年中国IT人才需求报告》显示,杭州和成都的软件开发岗位需求增长率分别达到20%和18%,成为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选择。此外,信创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天津、重庆等城市对国产软件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初级移动开发工程师、国产软件适配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基础岗位。随着经验积累,可逐步转向全栈开发、跨平台开发(如Flutter、React Native)、云计算开发等方向。此外,低代码开发、DevOps工程师等新兴岗位也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3、大数据方向
(1)培养目标
本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大数据领域行业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扎实软件基础理论、软件工程开发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实用型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要求能够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及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胜任大数据软件研发与维护、IT项目管理和系统服务等工作。
(2)培养技能
1)使学生对WEB开发技术、大数据系统维护与分析技术有深入了解和掌握,深刻理解大数据领域应用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掌握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体系基础上,能熟练使用主流的Hadoop、HBase、MongoDB等大数据软件开发技术;
3)使学生对大数据应用项目的开发及管理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及体验,具有更强的项目开发及团队合作能力;
4)让所有学习者通过模块化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获得良好的技术素质,优秀的技术应用能力;
5)让学习者通过职业素养的熏陶及培训,获得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的职业工作习惯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
6)培养掌握大数据应用的运维人员、分析人员、应用系统开发人员。
(3)所修课程
1)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序设计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离散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导论、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系统基础、软件设计与体系机构、软件测试技术、操作系统
2)专业选修课:Python编程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技术基础、Web系统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人机交互技术、软件详细设计、软件代码开发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软件项目管理、大型软件系统设计、移动框架技术、软件安全技术、软件构造、软件系统维护与管理、数据分析原理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网络空间攻防技术与实践、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分布式系统设计、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飞浆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实践、工程经济学、开源云容器技术、开源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践
3)专业方向课:大数据技术基础、大数据处理与编程;
4)大数据方向企业课程:企业定制课程、软件工程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4)行业发展
大数据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国家政策方面,“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也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保障。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已突破1.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
应用领域上,大数据在金融、医疗、制造、交通等行业广泛应用。金融领域通过大数据风控提升信贷效率;医疗领域利用健康数据分析优化诊疗方案;智能制造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生产优化。技术趋势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日益紧密,边缘计算和实时数据处理需求增长,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管理成为重点。
人才需求方面,大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等岗位需求旺盛,软件工程专业下设大数据方向的学生具备编程、算法和数据分析能力,就业前景广阔。总体来看,大数据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5)就业前景
大数据方向的本科生就业前景乐观,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岗位类型丰富,热门城市需求旺盛,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据《2023年中国大数据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大数据相关岗位需求年增长率超过25%,而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具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能的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
本科毕业生通常从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等初级岗位起步,积累经验后可晋升为高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或数据科学家。随着技能提升,可进一步发展为数据架构师、技术经理或首席数据官(CDO)。
主要就业岗位包括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此外,数据可视化、数据治理、商业智能(BI)等新兴岗位也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该方向的就业热门城市主要是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新兴科技城市(如杭州、成都、武汉、南京)对大数据人才需求最为旺盛。据报告显示,杭州和成都的大数据岗位需求增长率分别达到22%和20%,成为继北上广深之后的热门就业城市。
4、信息安全方向
(1)培养目标
本方向培养具备扎实软件工程基础,掌握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如密码学、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具备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应对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熟悉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复杂信息安全问题。通过系统培养,学生将能够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2)培养技能
1)了解信息安全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掌握必需的脚本语言及网络攻防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应用中间件及网络技术;
2)掌握Web漏洞的形成原理、挖掘方式及利用。熟悉常见漏洞在代码层面的成因,能够运用代码审计技术保障软件安全开发,实现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3)掌握内网渗透技术与后渗透技术、情报搜集、web安全、业务安全、武器库等;
4)掌握常用安全开发、安全防护的技术,能够在不同安全需求下,完成安全攻防脚本的编写;
5)了解CTF和红蓝对抗等,能够胜任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工作。
(3)所修课程
1)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序设计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离散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导论、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系统基础、软件设计与体系机构、软件测试技术、操作系统
2)专业选修课:Python编程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技术基础、Web系统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人机交互技术、软件详细设计、软件代码开发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软件项目管理、大型软件系统设计、移动框架技术、软件安全技术、软件构造、软件系统维护与管理、数据分析原理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网络空间攻防技术与实践、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分布式系统设计、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飞浆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实践、工程经济学、开源云容器技术、开源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践
3)专业方向课:编译原理、信息安全技术;
4)信息安全方向企业课程:企业定制课程、软件工程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4)行业发展
当前,信息安全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国家政策方面,《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继实施,为信息安全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信息安全在金融、能源、政务、医疗等关键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领域通过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交易安全;能源领域注重工控系统安全以防范网络攻击;政务领域推进数据安全共享与隐私保护。技术趋势上,零信任架构、人工智能安全、云安全、物联网安全等新兴技术成为发展重点,同时,数据加密、威胁检测与响应等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在人才需求方面,网络安全工程师、安全运维专家、渗透测试员等岗位需求旺盛。软件工程专业下设信息安全方向的学生具备编程、网络安全和系统防护等技能,就业前景广阔。总体来看,信息安全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机会。
(5)就业前景
信息安全方向本科生就业前景乐观,市场需求旺盛,职业发展路径清晰,热门城市机会多,是当前就业市场的热门方向之一。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多,企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报告显示,2022年信息安全人才缺口超过140万,供需比严重失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竞争压力较小。
信息安全领域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毕业生可从初级岗位(如网络安全工程师、安全运维员)起步,逐步晋升为安全架构师、渗透测试专家、安全顾问等高级职位,甚至可担任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职业上升空间大。
信息安全方向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包括网络安全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渗透测试员、安全分析师、数据安全专员等。此外,随着云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的兴起,相关新兴岗位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是信息安全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因互联网企业密集、技术创新活跃,成为信息安全毕业生的就业热门选择。此外,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武汉、西安等城市也在加快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5、人工智能方向
(1)培养目标
本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行业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扎实软件基础理论、软件工程开发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实用型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要求能够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及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胜任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算法设计、IT项目管理和系统服务等工作。
(2)培养技能
1)使学生对WEB开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有深入了解和掌握,深刻理解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掌握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体系基础上,能掌握常用的知识表示、知识获取、分类、聚类等人工智能方法与算法;
3)使学生对人工智能应用项目的开发及管理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及体验,具有更强的项目开发及团队合作能力;
4)让所有学习者通过模块化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获得良好的技术素质,优秀的技术应用能力;
5)让学习者通过职业素养的熏陶及培训,获得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的职业工作习惯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
6) 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系统研发人员、维护与分析人员。
(3)所修课程
1)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序设计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离散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导论、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系统基础、软件设计与体系机构、软件测试技术、操作系统
2)专业选修课:Python编程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技术基础、Web系统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人机交互技术、软件详细设计、软件代码开发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软件项目管理、大型软件系统设计、移动框架技术、软件安全技术、软件构造、软件系统维护与管理、数据分析原理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网络空间攻防技术与实践、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分布式系统设计、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飞浆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实践、工程经济学、开源云容器技术、开源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践
3)专业方向课: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及应用;
4)人工智能方向企业课程:企业定制课程、软件工程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4)行业发展
人工智能(AI)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国家政策方面,“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设定了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目标。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年均增速将保持在30%以上。
人工智能已在金融、医疗、制造、交通、教育等行业广泛应用。金融领域通过智能风控和智能投顾提升服务效率;医疗领域利用AI辅助诊断和药物研发;智能制造通过AI实现生产自动化和质量控制;交通领域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技术趋势上,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不断突破,边缘计算和AI芯片的快速发展也为行业注入新动力。
在人才需求方面,AI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专家等岗位需求旺盛。软件工程专业下设人工智能方向的学生具备编程、算法和数据分析能力,就业前景广阔。总体来看,人工智能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机会。
(5)就业前景
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生就业前景广阔,市场需求旺盛,职业发展路径清晰,热门城市机会多,是当前就业市场的热门方向之一。
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报告显示,2022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供需比严重失衡,尤其是具备扎实算法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本科生供不应求,就业竞争压力较小。
人工智能领域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毕业生可从初级岗位(如AI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起步,逐步晋升为高级算法工程师、AI产品经理、技术专家,甚至可担任首席技术官(CTO)或首席科学家,职业上升空间广阔。
人工智能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AI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计算机视觉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等。此外,随着AI技术的普及,AI产品经理、AI解决方案架构师等交叉岗位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是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因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密集,成为人工智能毕业生的就业首选。此外,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也在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